运动康复产业,撑起千亿蓝海市场?

运动康复产业,撑起千亿蓝海市场?

发布日期:2024-07-19 作者: 点击:


我国慢性疼痛人群已超过3亿人,且以每年1000万-2000万的速度增长,疼痛已成为了第三大健康问题。运动康复不仅能解决由于运动产生的损伤问题,还能改善由于缺乏运动或久坐而产生的一系列骨骼肌肉系统问题。在即时缓解疼痛的同时,通过调整力线、发力姿势、运动干预等各方面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拥有更好的生活状态。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2018年中国康复医疗市场总消费约为582亿人民币。根据KPMG(毕马威)预测,2020-2025年期间,我国康复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0.9%,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image.png


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康复治疗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目前国内主要依据疾病种类和服务对象对康复治疗做出分类,比较常见的有神经康复、心肺康复、肿瘤康复、骨科和运动医学术后康复、运动损伤康复、心理康复、疼痛康复以及老年病康复、儿童康复、女性/男性康复、工伤康复、动物(宠物)康复等。这样的分类主要用于区分康复机构的治疗领域和专业特长,而不是严格的执业范围划分。


image.png



与神经康复等传统康复行业相比,运动康复在我国的起步更晚一些。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给国内运动康复产业的兴起带来了机会,但也只有少数备战奥运的海外专家及直接服务竞技体育的部分机构开展了运动康复业务,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运动康复机构出现在2012年前后,早期的运动康复机构主要为职业运动员提供骨科和运动医学术后康复服务以及运动损伤的保守治疗,也包含了为极少数中高收入人群提供康复理疗服务。自2012年国内首家运动康复诊所创办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南京等城市逐渐出现了多家以“运动损伤康复、骨科及运动医学术后康复、肌骨疼痛治疗”等为核心业务的康复机构。


image.png


近五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大众重视科学运动渐渐成为趋势。运动康复正在从面向职业运动员的小众市场向为运动爱好者和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大众市场发展据运动康复产业联盟调研统计:2018年全国运动康复机构门店数约为100家,2020年底增长至370家。过去3年,尽管行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2023年门店数量相较于上版白皮书仍实现翻倍,达到了750家。


image.png


此外,中国运动康复门店的总服务人次从2020年的151万人次增长至2023年的360万人次,按人均服务次数7-8次推算,2023年产业总服务40-50万人。相对于全国每年约4.3亿有长期运动习惯的人群和约1亿运动损伤人群,仍然有大量的运动康复需求未被满足,运动康复服务的渗透率还较低,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image.png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增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运动健康越来越重视。同时随着运动康复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推广,国内对于运动康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2019年人均GDP正式突破1万美元,2022年达到1.27万美元。越来越多的国内城市已经具备了类似发达国家运动康复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土壤,中国运动康复的产业化推进将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和助力。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业发展的急速攀升状态还将持续。


image.png


免责声明:

1、报告数据来源《中国运动康复产业白皮书》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且不侵犯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如不希望被转载或被传播请联系我们删除;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告之即删;

3、部分文章部分数据、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4、本公司因内容引起的任何纠纷与本公司无关;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告之即删;

5、本声明适用于本公司所发布的全部内容,自创建之日起永久生效;

6、美利康控股集团拥有法律范围内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