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肤时代,美白仍是主流

科技护肤时代,美白仍是主流

发布日期:2024-10-08 作者: 点击:


随着消费者的科技护肤意识随之提升,中国护肤行业进入了科技护肤时代,并迎来爆发式增长,且在抖音这一快速增长的全域兴趣电商平台上呈现出越来越大的潜力。据《2024巨量引擎科技护肤白皮书》显示,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认知并主动搜索科技护肤相关内容。从消费者搜索指数来看,对科技护肤的关注度,呈现出阶段式增长,并预测仍会在新的高度上持续稳定增长。


1725583886489114.png


科技护肤是基于科学原理,以技术手段针对性解决特定皮肤问题,从感知度、时间和成本等方面综合提高护肤效率,是新一代的皮肤护理观念。科技护肤的底层支撑能力,可以分成“科学"和“技术"两个维度。在”科学”维度上,皮肤学和信息科学是未来发展的两个方向,而“技术”维度上目前可以看到分子合成和光电技术这两个应用技术领域的蓬勃发展。由皮肤学和信息科学支撑,结合创新光电技术,促进新设备的研发,主要应用于家用美容仪领域。


1725584522714020.png


报告还显示,科技护肤的女性用户仍是主流人群,占比约70%。其中18-30岁女性用户对科技护肤表现出更好偏好度,是科技护肤的重要潜力人群。随着年龄增长,31-40岁的成熟女性对护肤要求更高,科技护肤需求明显。


1725584649159761.png


此外,消费者对功效内容持续关注,抖音平台各护肤功效内容也在逐年增长,说明了消费者在护肤诉求上更为理性。从播放量来看,消费者对抗老、祛痘、美白、控油类的内容关注度有明显增长,互动量也高,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美白类的内容互动量增长比播放量更为明显,说明消费者对美白需求极高,且更关注肌肤整体的美白透亮的状态。可见,美白这一需求仍是当下主流。


1725584945171483.png


尤为关键的是,约九成消费者还希望护肤能解决皮肤问题,维持皮肤健康与美的状态,并认为中国科技护肤品“更适合国人肤质”。究其缘由是中西方消费者因为皮肤生理带来的差异也造成他们在皮肤问题表现和护肤需求上的差异。中西方最明显的种族皮肤差异与肤色有关,而肤色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的存在。其中非洲人种皮肤中单独分布的黑色素体和聚集的黑色素体都明显大于白种人皮肤,而亚洲人皮肤中的黑色素体大小相对适中。另一方面与白种人的皮肤类型相比,东方人和印度人的色素沉着出现得更早,也更明显。因此,促使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中国科技护肤产品。


1725585184910451.png


再者,在中国,自古就流行的“以白为美”的观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对美的认知。但随着全球信息的流通与融合,护肤科技的进步,中国消费者对美的观念也随着时代而改变。从过去单纯的追求“白”到追求“肤色均匀无暗沉”、“健康有光泽”、“弹润饱满”、“不油不干”等状态,在更具象化的皮肤美态的追求下,其实是消费者对净透、活力、平衡等“健康美”的状态的追求。


1725585779152869.png


随着消费者的生活场景更加多元,影响皮肤状态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如熬夜、劳累、压力带来的饮食习惯变化,中国地理位置带来的四季分明的气候都成了诱发皮肤问题的因素。基于此,84.71% 的消费者希望科技护肤品能更精准(基于不同肤质、部位、场景需求、季节、时间段。年龄段、性别等的针对性产品或护肤方案),这也促成了光电科技护肤的发展。


1725586276158787.png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不同地区的护肤习惯正在相互影响和融合。例如,欧美市场上现在也可以找到美白产品,如MERICAN美白舱,他们认为不需要考虑时间、场景等需求,就能针对性的缓解皮肤问题和维持健康。由此看来,以光电技术为导向的美白舱,以其独特的功效性和安全性,正逐步成为市场的新宠。


image.png image.png1725586964594150.png

 

-END-



免责声明:

1、报告数据来源《2024巨量引擎科技护肤白皮书》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且不侵犯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如不希望被转载或被传播请联系我们删除;

2、参考资料:激光生物杂志、人民健康网、搜狐百科、知网等;

3、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告之即删;

4、部分文章部分数据、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5、本公司因内容引起的任何纠纷与本公司无关;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告之即删;

6、本声明适用于本公司所发布的全部内容,自创建之日起永久生效;

7、美利康控股集团拥有法律范围内最终解释权。